教学质量

就业工作计划

发布者:办公室发布时间:2019-01-02浏览次数:31

 

 

第一部分  校级就业指导机构设置和职责任务

 

一、就业指导中心

就业指导中心隶属于学生工作处,是学校学生就业工作的常设机构,统筹开展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本专科生就业与职业指导的管理、协调与服务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国家教育部和省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有关就业的方针和政策,制定符合我院实际的毕业生具体政策、工作计划和实施细则。

2、组织召开全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推进就业各项工作开展;开展就业工作研究,推进就业工作理论和方式方法创新。

3、组织开展年度就业工作考核,核算和下拨就业工作考核奖励经费。

4、制定和实施年度就业市场开拓和走访计划,建立健全分专业就业市场信息库,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盟建设。

5、推进全校就业工作人员专业化建设,研究、制定和实施年度培训计划。

6、围绕毕业生考研、出国、考取公职人员、到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的不同就业方向,开展分类指导和教育工作。

7、做好家庭困难学生、残疾学生、女大学生等各类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

8、开展大、中、小等各层次校园招聘活动,开发和使用校园招聘定展系统,建设毕业生简历库,加强毕业生推荐。

9、完善我校就业指导中心微信平台,做好就业指导中心网站和微信平台维护。

10、按山东省人社厅、山东省教育厅等部门要求整理、审核、上报毕业生生源信息;办理人事代理手续,编制和上报就业方案,撰写毕业生就业工作报告;开展毕业生就业情况问卷调研,办理毕业生离校手续,寄发档案。

11、做好毕业生思想教育和宣传引导工作,编印《校园招聘概览》《就业工作简报》《毕业生离校工作方案》《毕业生推荐表》、《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12、协调、组织好毕业生参加国家、省及各级组织和人社等部门组织的公务员、“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各类考试。

13、做好毕业生离校跟踪调研工作,开展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撰写和发布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14、按教育部、山东省人社厅和山东省教育厅要求按时整理、汇总和上报毕业生就业数据,统计分专业初次就业率和年底就业率。

15、应往届毕业生就业问题咨询,办理报到证补办、协议书审核等就业手续;负责处理毕业生改派及其他遗留问题。

16、扶持校院两级创就业服务队、大学生职业发展俱乐部等就业类社团建设。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研室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研室隶属于学生工作处,作为教辅单位独立开展工作,具体职责如下:

1、负责制定和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下)》等相关课程建设和大纲编写、教材建设和选用、多媒体课程建设、案例库建设和试卷库建设。

2、根据学校教务部门下达的授课任务,组织落实任课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组织集中考评活动,开展问卷调查,对授课质量进行评估反馈。

3、负责教研室的教学档案、教学统计、资料室等教学基础建设和调停课、听课、集体备课等教学管理工作。

4、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组织教师参与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及实践能力。

5、组织老师开设《职业素养与能力提升》等选修课,积极推进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创新课程体系和模式,探索慕课等新型课程形式。

6、加强师资队伍保障,争取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专兼职教师配备参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师生比配备;创造条件,吸纳实践经验丰富的其他人员充实兼职教师队伍,制定校外就业导师参与就业指导系列课程建设的实施办法。

7、内训和外训相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就业指导教师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落实任课教师职称评审优先政策。

三、大学生职业发展工作室

大学生职业发展工作室是我校实施1236攀登计划”设立的特色型职业辅导工作室,主要对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职业探索、生涯规划、职业定位与决策、求职技能提升、求职心理调适、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咨询和辅导,不断拓宽学生职业认知,引发学生的生涯行动,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他们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现有职业测评室、团体辅导室、个体咨询室、模拟面试室等。

 

第二部分  就业工作主要措施和做法

 

多年来,学校积极贯彻落实各级要求,构建了12345”的就业工作体系:实施“一把手工程”,实现充分就业和优质就业“两个目标”,打造小型专场招聘会、中型分专业招聘会和大型综合类招聘会等“三个市场”,确保组织、制度、场地、人员等“四个到位”,努力实现就业工作的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职业化、专家化等“五化建设”,取得了较好的进展。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山东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一、推进精准就业管理服务,合力解决就业难题

1、落实就业工作责任制,完善就业工作考评机制,为促进学生就业提供更加坚实的组织、制度保障。学校每年年初都调研和制定《就业工作计划》,从工作理念、工作思路、总体目标和工作重点等方面,对全年的就业工作进行梳理、安排和全面部署;先后出台了《齐鲁工业大学就业工作量化考评标准》等。

2、全面实施“学业导师制”,推进就业工作“全员化、全程化”,为促进学生就业提供更加广泛的人员保障。经过不断地研究与论证,在全校范围内实施了《齐鲁工业大学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实施办法》,要求全体学业导师“加强学生对就业形势和择业观的指导和教育”,把大学生职业发展引领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精准指导服务。

3、实施“招生-培养-就业”的动态反馈机制,为促进学生就业提供更加合理的专业布局。学校加强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跟踪调查与反馈,以反馈结果推动学校招生和人才培养改革。学校建立了招生和新办专业的听证制度,就业率与专业招生数量挂钩。

4、深化思想教育和宣传引导,鼓励引导毕业生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基层就业。结合工科大学特点,培养毕业生“工匠”精神,鼓励引导毕业生到基层、中小微企业就业,鼓励毕业生到边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工作,近年来大批毕业生走向基层工作岗位。学校对于自愿前往南疆和西藏基层工作的毕业生给予一次性生活补助,并进行持续跟踪服务。

5、改善就业基础条件,加强师资培训,推进就业工作人员专业化、专家化建设,为促进学生就业提供更加专业的智力支持。就业指导中心建设了查询室、测评室、团辅室、面试室、宣讲室、洽谈室、咨询室、教研室等专用场地;培训了56位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30余位高级职业指导师,60余位TTT就业指导师。2017年,就业指导中心刘泽东副教授被山东省人社厅推荐入选全国就业创业指导培训师资库。

6、推进就业信息化建设,为促进学生就业提供更加智能、精准的就业信息服务。调研和搭建了“齐鲁工业大学云就业平台”,构建“互联网+就业管理+就业指导+求职招聘+就业评价”的新体系;微信公众号每年发布信息1000余条,浏览量达150万余人次。

7、构建“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学生创新创业搭建服务平台。坚持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业精神为核心,以产学研合作、技术创业为特色,整合校内外资源,着力打造创业研究、创业教学、创业培训、创业竞赛、创业实践“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2015年成立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出台了《齐鲁工业大学创新创业实践学分管理办法》等制度。

8、全面开展就业工作调查研究,提高就业创业工作科学化水平。就业指导中心每年编印几十期、约10万字的《就业工作简报》;《工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探索》获2014年山东省优秀教研成果二等奖;2016年成功申报了全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特色教材课题《齐鲁工业大学就业指导特色教材建设研究》;2017年成功申报山东省高校就业创业“双新成果”两个课题,申报数量位居全省高校第一位。

二、“双管齐下”,突破毕业生就业工作市场,为促进学生就业提供更加优质的就业岗位

1、扎实开展各类校园招聘活动,推送精准招聘服务。构建了“线上”和“线下”齐并进、大中小型招聘会相结合的校园招聘体系:累积承办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集中招聘活动11次,承办次数位居全省高校第一位;与山东省工商联多次联合举办山东省民营企业招聘会;校地对接,与济南市人社局等各级人社系统常态化联合举办综合类招聘会;每年开展机械制造类、化工制药类、金融保险类、电子信息类等行业性招聘会和新疆、江苏、浙江等地各地各级人才服务中心专场招聘会;每年举办宣讲会400余场;每年各类招聘活动共提供就业岗位超出10万个。

2、推进就业市场建设,搭建校企精准对接服务平台,提高市场开拓效率,为学生创造更多优质就业机会。学校主动对接“新旧动能转换”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求,坚持“立足地方、面向山东、辐射全国”的基本战略,组建毕业生就业市场开发工作队伍,坚持“四个相结合”,加强就业市场走访和调研,累积建设了170余家就业基地,与全国百余个地市人才服务中心建立了联系。

三、全面实施1236攀登计划”,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近年来,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创业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围绕实现从传统的关注就业率转向提高就业质量、从重视推荐毕业生转向关心学生成长、从就业部门向教学部门的简单反馈转向协同育人等高校就业工作的三个转变,齐鲁工业大学全面实施“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攀登新高峰行动计划”,包括一个生涯咨询与辅导工作平台、两套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三类就业分类指导活动、六个就业工作目标等四个部分,简称“1236攀登计划”,构建了生涯课程、指导活动和个体咨询“三位一体”的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新体系,取得了较好的进展。

1、成立一个大学生职业发展工作室,开展精准、专业、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一是改善基础条件,建设了6间生涯团体辅导室、8间生涯个体咨询室、4间模拟面试室、1间职业测评室等专用场地,共约700平米。二是加强师资培训,推进专业化、专家化建设,先后培训了30余位高级职业指导师、60余位职业规划师(TTT)、近60位生涯团体辅导师(GCT)、近60位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部分师资通过了全球生涯教练(BCC)、专业生涯咨询师(PCDC);选聘了10余位校外生涯咨询师,构建了全省高校首个校内、校外相结合的生涯个体咨询师资团队;20174月,工作室负责人刘泽东副教授入选全国就业创业指导培训师资库。三是201612月成立大学生职业发展工作室以来,秉承“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的工作理念,开展职业测评、生涯团体辅导、生涯个体咨询、模拟面试等。依托全国就业指导中心研发的“大学生职业测评与规划系统”,为学生提供在线自助式职业测评与职业生涯规划,截止目前,职业测评系统使用达2万余人次;组织申报和设立50余个生涯团体辅导项目,辅导学生3100余人次;先后选聘两批、共近40人的生涯个体咨询师资团队,累积接待学生咨询近600人次,拓宽了学生职业认知,促进了他们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山东管理学院、青岛科技大学、山东财经大学、济南大学等先后考察学习工作室建设经验,给予了高度评价。

2、推进两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一是组建团队,研发课程:每年组建课程研发小组,设计和编写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学生手册、教师手册、配套课件等,共约8万字;二是深入调研,研发教材:校级重点立项教材《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获2016年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齐鲁工业大学就业指导特色教材建设研究》获全国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特色教材课题立项(全国共立项37个)。三是增加投入,加强培训:每年定期举办课程研讨工作坊,参与老师达200余人次,教研室主任刘泽东副教授作为特聘讲师多次在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人员培训班上授课;四是引入测评,拓展认知:依托全国就业指导中心研发的“大学生职业测评与规划系统”,为我校学生提供在线自助式职业测评,将职业测评系统应用到了生涯辅导活动、个体咨询之中;五是规范教学,提升管理:先后调研和下发《关于做好2016<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教研工作的通知》等20多个函件,每年选聘60余位老师,完成1万余人次的授课任务;六是开展调研,加强反馈:每年在长清、历城、菏泽等校区同步开展听课活动,举办学生座谈会,组织大一新生参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问卷调查活动;2017年成功申报山东省高校就业创业“双新成果”两个课题,申报数量位居全省高校第一位。

3、开展考研、考公、就业等三类指导服务。一是就业方面,开展以“名企进校园”、“大学生职业发展论坛”、“职场大咖分享会”、“生涯启航”、“职面未来”、“公考之路”、“海外就业分享会”等系列品牌活动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简历大赛、模拟面试大赛、就业创业主题辩论赛等品牌赛事为基础的分类指导活动;结合《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每年组织近100位校内外辅导老师,举办 “简历门诊”活动,辅导学生3000余人次。二是升学方面,落实升学工作全员参与机制,凝聚学院领导、专业教师、学工人员的力量,举办“研途有你”系列活动,实现对学生专业选定、报考、备考、调剂、复试等全程指导和帮扶。三是充分运用各种媒体,宣传解读国家和地方公务员、事业单位、选调生、“三支一扶”、“社区大学生”等公职类政策,举办公职类就业典型事迹报告会、公考内训班、笔试面试辅导、面试辅导等“公考之路”系列活动。每年组织“职面未来”、“研途有你”等活动近400场,服务学生数万人次,提升了学生就业能力。

 

关于印发《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2018年就业工作计划》的通知.pdf

关于全面实施“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攀登新高峰行动计划”的通知(齐鲁工大学字〔2017〕2号).pdf

关于成立大学生职业发展工作室的通知  齐鲁工大学字〔2016〕9号.doc

 

    详情请登录齐鲁工业大学云就业平台(http://career.qlu.edu.cn/index)查看。